笔趣阁 > 我在古代做金牌夫子 > 第25章 笔墨铺和勤书生

第25章 笔墨铺和勤书生


差点什么呢?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琢磨了一会儿,忽然灵光乍现——这干瘪瘪的一张纸,委实缺点格调。

        也不知道石头的拔毛事业如何了,虽然她提前叮嘱了一番,但还是有点担心这孩子虎头虎脑的,万一把羊给直接薅秃噜皮了可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拿着纸就往石头家去,远远看见篱笆墙内围着一群孩子闹哄哄的,场面好生热闹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孩子堆身后似乎有个模糊的人影,分外格格不入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谁?

        就在宋初夏眯起眼,准备瞧个仔细时,那人影却急匆匆地溜掉了,只捕捉到一片衣角,似是村里老妪常穿的样式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夏姐儿!哦不,先生,快来呀!”有眼尖的孩子瞧见了她,扬声喊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不禁噗嗤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她的生理年龄还不到八岁,被孩子们一口一个先生,多少有些不自在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打岔,她就把方才那举止怪异之人抛在了脑后,只当是路过的村民。

        院子里头程大郎正带着水哥儿在给羊剃毛,一人把住那山羊儿,一人用刀小心地剃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观摩了一阵后,惊讶道:“程大伯手法好生娴熟啊,莫非以前做过这行当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剃了羊脊背、羊肚、羊脖子和脖子下方以及羊腿这几个部位,正好都是适合用来做羊毫笔的毛发,尤其脖子下面那块,细腻绒密,可制成油亮有弹性的“细光锋”羊毫。

        方才她并没有跟石头说得这般详细,可见程大伯多少是个行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这一提,程大郎就想刚才石头这孩子咋咋呼呼地回到家,把羊从羊圈里拉出来,就要直接上手乱拔一通。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险些没气晕过去,徒手拔毛?羊要吃痛发作起来还不得一蹄子给他撅飞!

        但及时阻止了这一场面发生的程大郎,又恢复了一脸憨厚的模样,笑呵呵地道:“小时候在笔墨铺子做过大半年学徒嘞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哈?闻言石头瞪大了眼:“爹,你还在笔墨铺子当过学徒?我咋不知道这事儿,也没看出来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还以为他爹做了半辈子庄稼汉,就没离开过地里呢。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呸了一声,这孩子嘴没个门把儿的,竟还敢编排起他老子来了!
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手边没有个扫帚,石头这娃儿的屁股估计难逃一劫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也没想到,程大郎还有过这么一番经历,一时好奇心起,蹲在程大郎身旁道:“程大伯快给我们讲讲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回忆起从前,程大郎便笑了起来,黝黑干裂的皮肤堆起一脸老褶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还是他十二三岁的时候,约莫就是木头如今的年纪,宋怀远的爹跟程老爹提起县城里有个笔墨铺子招学徒,让他考虑一下要不把孩子送过去学点本事儿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程家没有几亩田,不需要那么多人手,一年到头种的粮食也仅够裹腹,程老爹琢磨了一下,就把程大郎送过去了,想着多学一样本事以后谋生也容易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老程家原先的祖田被当地的地主吞占,气不过才全家迁到了小枣村。没了地的农民就像没了根儿的浮萍,被生活一榔头给敲醒,才意识到人生从来都没有四平八稳可言,哪怕愿意挨穷吃苦,也可能哪一天就沦落到连糠咽菜都吃不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孩子们听到这都有些沉默,垂着脑袋不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则笑了笑,没有什么情绪地继续讲述。

        笔墨铺子的老板姓周,是个书生,家中只有一位老母。母子俩也不是江陵本地人,是从湖州那边过来的,花了家中大半积蓄支起这家铺子,平日里比较清闲,周书生便一边打理铺里头的生意一边读书。

        湖笔自来有名,周家祖上就是做笔墨生意的,传到他这代手艺也没有丢失。程大郎见过最好的毛笔就出自周书生母子之手,技艺精良,价格也公道,是以夏江县的读书人都爱来光顾周家铺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周书生还没成亲生子,收了程大郎这个学徒后,见他老实上进,便也不藏私,想把手艺传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后来呢?周郎君没在县里开铺子了吗?”宋初夏问道,若周书生还在,程大郎自然也不会回到小枣村做农民。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点点头,语气里有几分感慨,又有几分由衷的欣喜:“周郎君读书很是勤奋科举,我在铺子里待了半年,他就考中了举人,后来就上京赶考去喽,铺子也关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他考中状元了吗?”石头接着问道,他不清楚科举考试具体是什么样儿的,只听说过状元,考中状元是很威风的事呢,可以做大官儿!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敲了石头脑袋一记:“状元是那么容易考的?好几年才出那么一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周家人后来没回夏江县,约莫是考上了吧,听人说郎君在京城里头当官哩。”程大郎笑呵呵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笔墨铺子堪堪待了大半年,自然没学到多少本事,程大郎也只是勉强会做毛笔,却做不出工艺精良人人称道的湖笔。至于跟着读书人为什么没识字,还不是因为他笨,光是学做个毛笔都烧光了他的脑细胞,哪还能识得了字?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倒没什么遗憾,做农民挺适合他的,如今的日子过得也算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哦了一声。心想果然知识改变命运啊,好好读书的人就能去京城做官,不错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程大郎把不同部位的羊毛分成几堆,让水哥儿收拾好,准备去林里削竹子做笔杆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叫住程大郎,把手里捏了好久的纸递给他,又附在他耳边叽叽咕咕地描述一顿,程大郎一脸了然,不住地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边宋二虎的老娘董氏刚回到家里,大儿媳忙端了杯水过来,小心地伺候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董老娘接过水,咕咚咕咚地灌了一杯,才觉胸口憋的这股气儿顺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方才她经过石头家,见一堆娃娃在里边叽叽喳喳地说要拔羊毛做毛笔,才惊觉村里人竟还真让自家孩子跟那丫头念书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就说那丫头邪里邪气的,古怪得很。

        董老娘睨了一眼立在旁边的大儿媳,越发觉得鼻子不是鼻子,眼不是眼的,忽的又怒从心头起。


  https://www.biqivge.com/book/55633923/25450793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biqivg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iv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