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我在古代做金牌夫子 > 第24章 寸金堂

第24章 寸金堂


都是一条村的,抬头不见低头见,有什么料彼此之间还能藏得住?乡亲们早就跟吴氏打探过了,石头念书,束脩乃肥鸡一只也。

        外头教书先生收的束脩多贵不提,就说二十年前来过他们村里的那位,少说都要十斤鲜猪肉,外加十条腊肉干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想让家里小孩念书也不是盼着他们考科举,不过为着能识得几个字,毕竟谁想一辈子做文盲呢?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也曾因目不识丁而受过伤滴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说来,跟着夏姐儿这丫头念书识字,半点毛病都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便是村里人愿意把孩子送来这里念书识字的另一个原因——便宜。

        诸人纷纷掏出了自己带来的物什:木瓜、黄瓜、莴苣、笋、糟黄芽,腌好的辣藕片,拌好的蕨菜,几袋子米粮,还有一箩筐鸡蛋。

        稍稍宽裕的家庭自然是效仿程家,送上了鸡、鸭、鹅,此刻正被捆在地上,挣着翅膀乱叫,绒毛四飞。

        林氏刚抱着小女儿出来,就被这番热闹景象给惊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    来不及反应,就有几个妇人拉她过去说话儿。

        夏姐儿这一年多以来的变化,妇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看在眼里。从前这丫头痴痴傻傻的连话儿都说不利索,那回因祸得福后,不傻了就不傻了罢,偏还乖巧又懂事,直把村里一票还在光着屁股玩泥沙的小孩儿给比了下去,说不是因着她爹教了她读书识字的功劳谁信呢?

        这家里有个读书人就是不一样,虽然读书人犯了事儿,那也还是读书人嘛。这些个妇人倒不是那等没眼力见的,都避开了这家的男人不提,只一个劲儿地夸宋初夏聪敏伶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哪有说得这般好,这孩子是懂事了不少,但平日里还是毛躁得很,再夸她尾巴可要翘上天去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自家孩子优秀,做娘的哪有不得意的?只是别人能夸得,自个儿绝不能跟着往天上夸了去,这是成人之间交际的艺术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小的雨姐儿坐在桌上,藕节般的小短手正抱着一个木瓜舔巴舔巴,口水全蹭到了上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把木瓜从小妹跟前挪走,雨姐儿呆呆地看着她二姐抢了她的瓜儿,也不哭闹,把爪子伸进嘴里就美美地嘬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忒能自娱自乐的小娃娃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桌一地的东西,省着点吃,吃到过年估计也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抿嘴轻笑,村里人给的束脩虽不贵重,说丰厚都算勉强,但她心里头却油然而生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就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辈子要是重操旧业,做个教书育人的女夫子来谋生,似乎也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得了她的点头,村长神情激动,觉得自己又为乡亲们办成了一件好事儿,当然也为他那小孙子谋了个好处。他急急忙忙地就去张罗起大伙儿,选个日子好带孩子过来拜师入学。

        村长的威严和效率毋庸置疑,很快这些孩子便被送来了宋初夏家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清早的,有的张着大嘴打哈欠,有的刚从被窝里起来,不适应深秋的凉意,鼻子下还挂着鼻涕串儿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没有一个是不情愿的,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农家娃儿极少不知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初夏数了数人头,除却原先就收了的江澈和石头外,共新来了十三个小孩儿,都是五至十二岁不等,其中还有她大姐。

        都教别人家的孩子念书了,哪有不教自己家里人的道理,她便劝了大姐一起加入。

        林氏在一旁见姊妹俩你一言我一语,亲密又温馨,只觉手下纺的线都欢快了起来,随着踏杆一上一下而飞快舞动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把丈夫用来放书的屋子给清理了一番,又把各家凑来的桌凳给摆放好,如此一间小学堂便有了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忆柳站在孩子堆里,身子依旧单薄,背却挺得老直,随其他孩子一齐给宋初夏行拜师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学生见过先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农家人在抢收完秋稻后,没隔几天又把冬小麦给种下了,在此期间育苗和脱粒需要兼顾着。直到忙完了这三件事儿,整个秋忙才算正式收官。

        故此秋末正是闲时,这群孩子一直在宋初夏这里待到年前都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学堂是有了,可纸笔还缺,宋初夏正愁着该到哪里寻纸去,毕竟她那两捆黄麻纸可支撑不了这么多人嚯嚯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是毛蛋爹提了个好主意,麻纸这样的好纸他们用不起,可还有毛头纸呐。

        江陵气候不如江南地区宜人,夏天热,雨水蚊虫多;冬天又冷,风雪常袭。不仅是小枣村,整个江陵的农家人都会用毛头纸来糊了窗户,既防风又防虫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这毛头纸虽是比麻纸、桑纸等粗糙许多,吸水性也不够好,但胜在价格低廉耐造,且哪家哪户不备着几捆?

        这倒是个不错的注意,纸的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就到笔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前宋初夏练了许多年书法,对毛笔了解不少,知道村里有许多现成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毛笔。

        狼毫、紫毫这类取材困难,制作工艺繁杂的笔,自然是只有城里的有钱人家才用得起。鸡胸毛倒可以用来做笔,但吸墨量大,容易落笔糊字,不适合这些初学幼童来掌握。

        想了想,只有羊毛笔最合适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石头正因着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同窗而危机感大增,听了宋初夏的话,双眼顿时亮了起来,他家不正养着三只羊?把羊毛捐出来做笔,这些娃娃写字的时候都得记着他石头的一份贡献,日后他若不慎成绩吊车尾,看谁还有脸敢笑话他哩。

        石头越想越觉得有理,便欢天喜地地领着众人往他家走,拔羊毛去!

        人去屋空,小学堂里只余下宋初夏、宋忆柳和江澈三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江澈见宋初夏绕着桌凳一直转圈儿,颇有些不解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见她转着转着停了下来,抽出纸,挥墨写下几个大字——寸金堂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”江澈悠悠念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前她还是学生时,就常听老师讲,读书人当惜时如金、潜心求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错。”宋初夏点点头,但端详着这三个字,又拧起了眉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是差了点意思啊。


  https://www.biqivge.com/book/55633923/25450794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biqivg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ivge.com